尋找生命中的光 廈門大學附屬科技中學思明校區初三年線上生命教育主題班會課
德育之窗|尋找生命中的光
廈門大學附屬科技中學思明校區初三年線上生命教育主題班會課
2021年9月27日,廈門大學附屬科技中學思明校區初三年段進行了居家學習的第二場線上班會課。各班班主任以“抗疫”與“生命”為主線,衍生出“朝向希望”、“愛與感恩”、“擔當責任”、“凡人英雄”等不同的班會主題,師生們通過班會課,在疫情的灰霾之中,仍然尋找并感受到了親愛的大地上,屬于勃發生命力的耀眼的光。
初三5班班主任莊云霞老師為班會課設定的主題是《愛媽媽,愛自己》。我們每個人能健康地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有媽媽的付出,生命是珍貴的。愛媽媽,更要愛自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僅要好好活著,還應該有責任地活著,在這個世界留下屬于你的印記。我們也應該認真地對自己說一聲“加油”。疫情宅家期間,同學們和家人們相處的時光更多了,摩擦與爭執偶有相伴,但愛的暖流卻在相處中氤氳。媽媽、以及每一位親人們在網課期間給同學們的每一次鼓勵,每一餐精心準備的佳肴,這種看似平凡卻也感人的愛猶如歌曲,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初三3班班主任張康妮老師以她最近閱讀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為切入點,向同學們分享了“無論貧瘠與坎坷,永遠充滿熱忱和希望”的讀書心得,由此為導入,開展了以《尋找生命中的光》為主題的班會課。一方面,生命之光來自于信念與希望,同學們疫情期間自我調節到位,定位好初步的目標,保持積極的心態,對于我們克服網課難關是很有幫助的。另一方面,生命中的光來自于他人身上散發的正能量。張康妮老師介紹了科技中學參與抗疫工作的志愿者老師,分享了自己本次的志愿者經歷,她既感受到了一線醫護人員在抗疫中的艱辛與疲憊,但更感受到了全民團結、攜手抗疫的振奮和奉獻幫助的快樂。學生們身邊最熟悉的老師參與志愿活動,這無疑能很好地打動學生。
初三8班班會的主題是“珍愛生命,健康成長”。班主任劉亞萍老師首先分享了時事孟晚舟回國事件,了解她經歷的磨難;緊接著介紹了電影《遺愿清單》,以主人公的經歷啟發學生熱愛生命,配以詩歌欣賞《我對生命感到驚喜》,感受生命帶給我們的驚喜和力量。
同樣引用熱點新聞“孟晚舟回國”為班會切入點的還有初三4班班主任蔡錦玲老師,引出只有國家強大,子民才會平安,而要想回家強大,關鍵在于我們青少年。因為“少年強則國強”從而又引出“少年如果才能自大自強”這一問題,那么就要敬畏生命!接著班級部落小組紛紛對生命意義進行解讀和分享。
初三1班班主任李章老師帶領同學思考了“我們能為抗擊疫情做些什么”的問題,并由此引出對責任與使命的思考。初三2班班主任王福星老師著重從廈門居民有序接受核酸檢測的新聞畫面出發,也與同學們一起探討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責任的理解。初三6班班主任楊雅靜老師和初三7班班主任王翠麗老師都不約而同地以《敬畏生命,攜手抗疫》為班會主題,并都強調了宅家抗疫期間的部落成員之間的相互激勵很重要。
生命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似一江春水,汩汩流淌。同學們利用本次班會課更進一步地認識到了,在疫情還未徹底結束前,我們始終要相信我們能夠戰勝疫情,我們是重要敬畏充滿力量的生命,珍惜我們當下的每一天,感恩每一天。
供稿:德育處
撰稿:張康妮、丁潔萍
圖片:思明校區初三年段
審核:陳愛華、朱仁賢